批评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批评的目的在于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促使他们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进步。
然而不恰当的批评往往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误解,甚至激起孩子的抵触情绪、产生逆反的心理,使得我们的教育流于失败。所以,批评是一门艺术。我们作为教师,要慎用批评,善用批评。
一 批评者要充满“爱心”。 只要我们出自于对孩子真正的爱,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立场出发来批评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批评就会散发出一种奇异的魔力: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指责而是关爱,不是冷酷而是温暖,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我们的批评,改正自己的错误,相反的,如果我们的批评是冷言冷语、冷嘲热讽,那么我们的这种批评就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引发孩子的恨意。所以我们应当心中有爱,使批评充满爱心。
二 批评的语言要委婉含蓄。 每个人都爱听表扬和奉承话,孩子就更是如此了。所以我们在批评时就应当讲究语言的艺术,委婉一些、含蓄一些。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旁敲侧击、言此及彼等策略,既不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又可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过错。我们应该相信,没有一个孩子是不想进步的。当孩子明白自己的过错之后,还愁孩子不愿意改正吗?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过错,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正是我们批评的目的。不伤及孩子的自尊,而又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 批评要客观公允。 事情往往是复杂的,在弄清事情的真相之前,不要轻易批评孩子。批评时,既要注意不可上纲上线,提升拔高,使孩子难以接受,又要注意不可东扯西拉,联想类比,让孩子难堪难过。批评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允,是就是非就非,让孩子信服,从而乐意接受。
四 批评要与激励相结合。 手到批评,孩子往往垂头丧气,难过自卑。我们应该把批评和激励相结合。在指明孩子的过错之后,更要给予鼓励,激起孩子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
总而言之,我们要充满爱心、善用温暖的语言,批评充满着期待、客观公允,让孩子们乐意地接受我们的批评,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标签:教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