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生情况分析:
六(5)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3人。从学生的基本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上要求上进,作业比较认真;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讲认真,但是也许受年龄影响,肯积极发言的学生微乎其微,大部分甘愿当听众;作文方面,能做到文从句顺、文章优秀的学生约占30%左右,而王振、尹硕贤等等几位学生是语文学习上的有困难的学生;林彦藩等几位是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
教材简要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2篇,选读课文6篇。《向往奥运》《拉萨古城》等内容丰富,时代感强,而且课文文本的体裁多样,有散文、词、诗,简单说明文,长篇小说的缩写和文言文等。 全册教材分为6组。每组教材的编排一般有四部分组成: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及积累运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要求学会100个字。要求学会的字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在课后的方格和书后的生字表中表明。生字和多音字均随课文注音。生字用圆括号,多音字用方括号。“导读” “预习”“积累运用”和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以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和习惯。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2 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3 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10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读写。 4 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2、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计划全学期自我学习时间不少于50 小时。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争取期末考试及格率达到100%。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全期读书笔记不少于100次。 5、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及时积累经验。积极撰写总结论文、教学论文,提高自身素质,全期书写论文和经验总结等不少于5篇,力争发表论文1篇以上。7、加强写作的指导和调控制,全期安排大作文8篇,随机作文20篇,常规日记100篇。8,成立“快乐驿站”,利用每节语文课的前10分钟时间请当天的站长宣读自己的日记,教师组织学生点评学生的日记和优秀作文,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分享自己的成功和快乐,共同提高,使学生的作为水平有很明显的进步。
教学进度安排(略):(详见语文教案)
标签:工作档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