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乱七八糟 > 正文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 […]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恨。教学理念: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注意只是有所了解,了解得并不多)。在学习本文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来理解课文,并组织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通过细节的揣摩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设置:
  1、引导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突出文章中心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设置:
  1、从重点词句着手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的细节,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2、通过课文朗读和前后部分有关文字的比照,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运用这种写法产生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 查找关于李大钊的资料,图片和他的文章等;
 查看相关的历史资料。
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教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初不感知全文内容。
流程设计: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出示李大钊的图片。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要求——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部分词语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五、课外作业设计
* 巩固积累本文的字词;
* 把课文读给别人(最好是家里的人);
* 雍正机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课时要求:
  * 讲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 朗读全文,能回答课后练习题1
流程设计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2、讨论:
    *“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非常危急表现在哪些地方?
      (1、烧掉文件书籍;2、张作霖要派人搜查;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捕)
    *李大钊同志是怎样对待这严重的局势的?按以下要求从文中找出句子:
     1、李大钊同志夜以继日地为革命忘我地工作。
     2、李大钊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一心只想到革命工作。
     3、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二、学习被捕时部分
   1、说说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李大钊被捕经过的。
   2、思考:
    *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李大钊同志被捕时的紧张气氛?
    *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我”的惊恐?
    *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文中哪些词语写出李大钊同志的沉着和对敌人的蔑视?
   3、小结
  三、学习被捕后部分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这一部分
    (1)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外貌。
    (2)用“~~~~”画出在法庭上李大钊同志的神态。
   2、思考讨论:
    *“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是,父亲是什么样子的?他说明了什么?
      “没戴眼镜,乱蓬蓬的头发”——李大钊经受敌人的残酷折磨。
      “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的爱。
    * 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参考——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 说说“安定”“沉着”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参考:“安定”——不动摇。文中表现出李大钊不为私情所动摇。
     “沉着“——从容镇定、不慌不忙,文中表现出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无所畏惧、 镇定自若。
四、巩固练习
  1、说说每一部分都讲了哪些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作业设计
* 整理课堂笔记
* 朗读课文,把自己的理解写在空白处
* 把课文读给家里的人听,并向他们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
2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李星华(李大钊的女儿)
被捕前——局势危急,不顾个人安危;
被捕时——敌人凶残,父亲沉着,极度蔑视;
被捕后——平静慈祥,沉着安定;
李大钊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的最后几个自然段
  (1)轻声读
  (2)语言练习
  (3)画出文中写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的句子。
  (4)“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昨天是四月二十八“这两句表达了母子俩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未在悲痛中倒下,不会忘记敌人欠下的血债,要问反动派讨还血债,继承先烈的遗忘革命到底)
  (5)最后三段与开头有和关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二、总结课文
  1、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到被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2、通过李大钊的表现,反映了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 对亲人充满慈爱。
   * 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 对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
  3、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
  *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三、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课堂作业设计
1 学习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记叙了什么内容吗?
2 读了课文之后你体会到了李大钊的什么精神?
3 缩写下面的句子(略):
4 创作一首诗或者几句话赞扬李大钊同志。
五、课外作业设计
* 整理课堂笔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 朗读背诵部分的文段,积累好词好句;
* 搜集和阅读有关李大钊的文章。
板书设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作者——李星华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首尾照应——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blog.meyisi.cn/luan/287.html | 么意思博客
标签:

第2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等您坐沙发呢!

发表评论

快捷键: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