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课程改革的理论思考

    1 教育工作正在实行的两个转变:重点转移——从大规模投入硬件建设转移到深层次的内涵式发展上来,转移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上来;重心下移——是实施小学教学质量工程,夯实基础,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提高质量。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教学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 2 积极 ...

    乱七八糟398次阅读抢沙发
  •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 、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反省 1 传统教学观的偏差:把知识当成定论,当成了死教条;把学习简单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低估了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轻视了学习者心理世界的差异性;教学中过于简单化的倾向。 2 传统教学观念的消极后果:理智上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欠缺;思维能力的薄弱; ...

    乱七八糟458次阅读抢沙发
  • 知识建构理论的研究之一

    建构性学习的核心思想 基于问题式学习是今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环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基于构建的教学改革设想中,有一条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这就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 ...

    乱七八糟507次阅读抢沙发
  • 知识建构学习理论研究之二

    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的基本途径和机制 问题解决活动可以经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导致经验的发展: 巩固-熟练途径。 问题解决作为对原有知识经验的应用,同时可以巩固相应知识的记忆保持,提高相应技能的熟练化程度。传统教学在新知识习得之后所安排的习题在狠毒程度上就发挥这种作用。建构理论者常常用问题图式来描述问题 ...

    乱七八糟439次阅读抢沙发
  • 知识建构理论研究之三

    建构主义的历史发展 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其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士的一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做用的过程中,组部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过程:“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近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定额认知 ...

    乱七八糟549次阅读抢沙发
  • 知识建构理论研究之四

    建构主义理论中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北京中,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 ...

    乱七八糟435次阅读抢沙发
  • 知识建构理论研究之五

    建构主义学习的方法 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你里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 ...

    乱七八糟460次阅读抢沙发
  • 知识建构理论研究之六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是只在一定的教学教育思、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现代的教学过程还要加上多媒体。这四个要素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的简单的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

    乱七八糟474次阅读抢沙发
  • 知识建构理论研究之七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原则 1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意义。①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③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 ...

    乱七八糟450次阅读抢沙发
  • 知识建构理论研究之八

    1 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 情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3 信息资源—-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 ...

    乱七八糟469次阅读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