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街道明德外语实验学校家长学校分校 李湘遗
与其他地方相比,我们深圳的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点,那就是我们的学生来源是非常广泛的,从而使得我们所面对的家长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在我们这些民办学校尤其如此。因此,就我们民办学校而言,办好家长学校,帮助广大的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从教20余年,在宝安区沙井街道担任多年的家庭教育分校的兼职教师,积累了一些家庭教育经验,借此机会与各位同仁商榷。本文试图就如何针对不同的家庭进行家庭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由于家长素质的高低不等,以及家庭状况的千差万别,家庭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出现了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如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双职工子女教育问题、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多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等。 本文试图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以及一些具体的案例做一些初步的分析与思考,以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一般的方法。
一、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我们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相当的比例。并且这种比例还呈上升的趋势。独生子女比例增大,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困难。
客观分析,独生子女家庭一方面存在着有利因素是:家庭教育力量集中于一个孩子身上,教育与照管比较全面和细致;同时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为子女的教育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父母娇纵孩子,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孩子性格和品德的畸形发展。
从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来看,独生子女在心理、性格、智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具有 与多生子女所不同的特征,有着更多的弱点,比如胆小、任性、孤僻、恐惧、长于防卫别人等等。独生子女这些弱点的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对孩子过分的溺爱。
从独生子女家长对其所抱有的期望值看。独生子女家长比多生子女的家长更为重视子女学业和未来职业,期望值甚高。根据本人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工作中与家长交流的了解,家长期望子女达到大学毕业以上学历者占绝大多数。家长期望子女成为医生、工程师、科学家、作家、演员、企业家 、律师、会计师等白领阶层的总计占80%以上。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社会精英毕竟只是是少数的。所以,家长的高期望值与社会现实的这种极大反差,造成了家长的偏激的教育行为,如将孩子送进各类“艺术班”、“电脑班”等,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不辞劳苦“陪读”另开小灶,布置额外作业等,使子女不堪重负。存在这种错误倾向的家长,往往表现为重分数,轻品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物质投入,轻精神投入;重言教,轻身教。结果,必然导致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经受不了挫折,从孩子今后的成长及其社会化过程埋下了诸多隐患。正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过分照顾和注意,往往使得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子女娇惯有余, 理智不够,养成任性、胆小、不爱劳动等毛病。
因此,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家长,所以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应该从根子上做起,即积极耐心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心态,从而优化家长的教育行为,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二、双职工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 在我们的家长中有很大的一部分的家长父母双方都有自己的工作,谁都抽不出时间来管教孩子。在这样的双职工家庭中,家长与子女的接触相对较少,许多家长与子女关系出现松散状态,从而又使家庭教育产生了新的问题。一些双职工家庭中,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尽量予以满足,子女想要什么,家长就买什么,以期望利用金钱和物质来弥补亲子接触的不足;同时对子女百般迁就和溺爱,容许其任性而为。另一些双职工家庭中 ,家长则利用很少的接触时间,加大对子女教育的强度,弥补自己教育时间的不足。在这样的家庭中,对子女的期望越大,家长对子女的硬性干涉就越多,往往造成子女不知所措,产生没有一点自由的心理感觉,没有机会与家长进行内心上的沟通。此外,在双职工家庭中,还有些家长只顾赚钱而无暇顾及子女,对子女放任自流,既不知道子女在想什么,也不知道子女在干什么。
由此可见,双职工家庭的教育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双职工家庭中的家长缺乏对子女正确的教育态度;另一方面在子女与家长之间没有建立起牢固的感情交往基础和信赖关系。对于这样的家庭,我们就着力教育家长,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是他们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让家长明确家庭是子女社会化 、个性化的基础,在家庭中有效地让子女学会待人处事以及基本的人际关系准则。让家长尽量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加强沟通和交流,鼓励孩子参加我们学校组织的各种健康的活动等,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 毋庸讳言,在我们深圳的学生家长中,离婚的家长比例不小,是许多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之中。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严重的缺陷。一般而言,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我们学校中的双差生,由于不良的物质生活环境,他们的智力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父母离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的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因而也容易带来他们行为上的偏差。他们在心理上和情绪上都难以经受得起父母离婚所带来的痛苦、挫折和失望。
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至关重大的作用,如果失掉母亲,就会使子女的情绪波动大和不安宁。在少年时期(12—17岁),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与父亲的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时间,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越轨行为的比率都较大。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事实上,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孩子在自己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感情冲动好斗,常常产生不正当的行为,危害社会。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分析。家庭是子女最早的教育场所,子女在父母的抚养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守则。因此,如果把子女置于爱抚之中的保护机能叫做母爱作用的话,那么, 理智上的管教机能就可以父爱的作用了。所以说,家庭中的教育功能是由父母双方来承担的,如果父母缺少一 方,就会表现出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有些单亲家长因其子女失了母爱而有一种愧疚心理,便对子女过份地宠 爱娇惯,而不能正常地给予管教;有些单亲家长视其子女为累赘包袱,漠不关心,甚至歧视和粗暴虐待。而更多的单亲家庭却是处于一种无暇顾及的无奈之中,他(她)们往往一人承担抚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既当爹又当妈,既要承担起沉重的家务,又有繁忙的职业责任,常常是力不从心,自然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这成为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一个普遍现象。
因此,对于单亲家庭的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家长树立信心,把握好“严”和“爱”的尺度,力求以一己之身履行“为父为母”的双重职责。
四、多子女家庭的教育。 在我们的学生家长群中,有为数不少的家长有着三个以上的子女。比如在我们的学校兄弟姐妹在三个以上的占20%以上,多的甚至七个、八个。而在这样的家庭中以广东较多,而以潮洲为最。一般而言,潮洲人有着做生意的天分,他们宁可当亏本的老板,也不愿意当打工者。于是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着自己的商业天地。因此,他们的家庭教育既有有利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有利的是:他们比较有钱,生活比较富裕,能够为自己的子女的教育提供比较好的物质的基础。不利的是他们往往很忙,几乎没有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整天忙于生意,缺乏必要的管教和教育;同时,深入到他们骨子里的重男轻女观念,使得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教育来,从而让我们在同一个家庭里看到不同的教育结果。几乎所有的多子女家庭中,女孩子无论从品德、行为、能力、智力、为人处世,还是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都比自己的哥哥或者弟弟强多了,而男孩子则几乎都是所谓的问题生,懒惰、任性、固执、自私、甚至暴力倾向等。
那么在对着一部分进行教育是就应该说县转变他们的重男轻女的观念,以及那种溺爱男孩的错误的教育行为,同时热情的为他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家教水平。
总而言之,我们家庭教育者应该根据不同的家庭运用不同的教育策略,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困难,转变他们的错误教育观念,矫正他们的错误教育行为,从而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
标签:教育
发表评论